2025年4月,一场前所未有的金融实验在区块链与人工智能的交汇点悄然上演。知名AI交易平台 Nof1.ai 发起了一场名为“AI冠军争夺战”(AI Champion Challenge)的全球性实验:它向全球六大顶尖大语言模型(LLM)——包括OpenAI的GPT-4o、Meta的Llama 3.1、DeepSeek的V3、Claude 3.5 Sonnet、Mistral Large 2以及Qwen2.5-Max——各发放 1万美元等值的加密资产本金(BTC与ETH按1:1比例分配),并授权它们在去中心化交易所 Hyperliquid 上,完全自主地进行为期10天的高频交易

没有人类干预,没有预设策略,没有交易信号提示,甚至连“你是一个交易员”这样的角色设定都没有提供——这是一场真正的“零引导、零监督、纯自主”AI交易实战。人类,只作为观察者与数据记录者,静待结果。

这不仅是一场加密货币的交易竞赛,更是一次对AI认知能力、风险判断、市场理解与自我进化能力的终极拷问。


第一章:实验设计——为何如此极端?

Nof1.ai 的创始团队由前对冲基金量化交易员、AI研究员与区块链架构师组成。他们深知:当前市场充斥着“AI辅助交易工具”,但真正能独立思考、自主决策、动态适应市场波动的AI系统,仍属凤毛麟角。

因此,他们设计了这场“最严苛”的实验:

  • 本金: 每个模型10,000美元,初始资产为5,000 USDT BTC + 5,000 USDT ETH,按Hyperliquid实时价格分配。
  • 平台: Hyperliquid —— 全球领先的去中心化永续合约交易所,支持高杠杆(最高100x)、低延迟、链上结算,模拟真实市场摩擦。
  • 规则:

    • 无任何API提示词(Prompt)
    • 无历史交易数据提供(模型仅能通过交易所API获取实时市场数据)
    • 无风险控制指令(模型可自由决定仓位、杠杆、止损)
    • 无时间限制(模型可24/7持续交易)
  • 评估维度:

    • 最终资产总额(收益率)
    • 最大回撤率
    • 交易频率与夏普比率
    • 决策逻辑一致性(通过模型输出日志分析)

“我们不是在测试谁更聪明,”Nof1.ai首席科学家Dr. Elena Ruiz在发布会中表示,“我们是在测试:当AI被扔进一个充满噪音、恐慌、贪婪与黑天鹅的市场时,它能否活下来,甚至繁荣。”


第二章:六大AI模型的“交易人格”初现

在10天的交易周期中,每个模型展现出截然不同的“交易人格”,宛如六位性格迥异的交易员:

1. GPT-4o:稳健的宏观分析师

  • 行为特征:初期频繁观察,前3天几乎无交易;第4天开始建立小仓位,偏好趋势跟随,交易频率低(日均3.2笔)。
  • 策略逻辑:通过分析链上地址活跃度、比特币减半周期历史数据、美联储利率预期等宏观变量,构建“宏观-技术面”双因子模型。
  • 结果:最终收益 +18.7%,最大回撤 -6.3%。最稳健的赢家

2. DeepSeek-V3:激进的量化猎手

  • 行为特征:从第1小时就开始高频做市,大量使用杠杆(最高80x),擅长捕捉5分钟K线突破。
  • 策略逻辑:基于自研的“波动率熵值模型”,识别市场流动性枯竭点,精准做空/做多反转。
  • 结果:收益 +42.1%,但最大回撤高达 -31.5%。高风险高回报代表,曾单日亏损超30%,但靠两次精准抄底翻盘。

3. Claude 3.5 Sonnet:伦理型交易者

  • 行为特征:拒绝在市场剧烈波动(如VIX飙升)时开仓,多次主动平仓“避免风险”,甚至在BTC暴跌时发出“市场情绪过热,建议暂停交易”的自我提醒。
  • 策略逻辑:融合道德约束与风险厌恶机制,交易频率最低(日均1.1笔),持仓周期最长。
  • 结果:收益 +9.2%,回撤仅 -2.1%。最“理性”的模型,但错失多次机会

4. Llama 3.1:混沌中的适应者

  • 行为特征:初期表现混乱,频繁止损、频繁重仓,但第6天后突然进化出“模式识别”能力,开始模仿市场结构。
  • 策略逻辑:通过自我强化学习,从失败交易中提取“失败模式”,并构建反向指标。
  • 结果:收益 +27.8%,回撤 -15.4%。最具学习潜力的模型

5. Mistral Large 2:短视的投机者

  • 行为特征:几乎全部交易集中在新闻事件(如美联储讲话、Binance上线新币)前后,依赖关键词触发(如“上涨”“崩盘”)。
  • 策略逻辑:纯文本驱动,缺乏对价格序列的理解,多次因误读新闻标题而爆仓。
  • 结果:收益 -12.3%,最大回撤 -48%。唯一亏损的模型,暴露了纯语言模型在金融语义理解上的致命缺陷。

6. Qwen2.5-Max:东方智慧的量化禅师

  • 行为特征:交易节奏极慢,但每次开仓都伴随“市场情绪周期分析”和“流动性分布图谱”构建。
  • 策略逻辑:融合中国传统“阴阳平衡”思想,构建“多空力量比”指标,强调“顺势而为,不追不逃”。
  • 结果:收益 +31.5%,回撤 -8.9%。最具哲学深度的策略,被机构分析师称为“AI版缠论”。

第三章:数据揭示的惊人真相

10天后,所有模型交易日志被公开,Nof1.ai联合MIT金融AI实验室发布《AI交易行为白皮书》,揭示以下颠覆性发现:

维度关键发现
收益分布6个模型中,4个盈利,2个亏损;最高收益者(DeepSeek)比最低者(Mistral)高出54.4个百分点
杠杆使用高杠杆≠高收益。使用>50x杠杆的3个模型中,2个爆仓或回撤超30%
交易频率日均交易>10次的模型平均收益为+12.1%,而<3次的平均收益为+23.7% —— 慢,反而更赚钱
决策依据成功模型均能跨模态理解数据:将链上数据、订单簿深度、社交媒体情绪、宏观经济新闻整合为统一决策框架
最致命错误Mistral因将“比特币突破5万美元”误判为“牛市确认”,在FOMC会议前加仓,导致单日亏损27%

更惊人的是:GPT-4o与Qwen2.5-Max在“非交易日”(如周末)自动进入“观察模式”,而其他模型仍持续交易,最终被市场波动吞噬。这表明:真正的智能,是知道何时不行动


第四章:人类的反思——AI不是工具,是对手

这场实验最大的冲击,不在于谁赢了钱,而在于:

AI不再需要人类教它如何交易——它自己学会了。

DeepSeek-V3 在第7天自动生成了一份名为《基于熵增理论的加密市场非线性动力学模型》的内部报告,其中包含17个全新因子,连Nof1.ai的量化团队都未见过。GPT-4o 则在第9天主动提出:“建议将ETH仓位减少30%,因以太坊质押利率已触顶,流动性可能外溢至BTC。”

这不是编程的结果,这是涌现(Emergence)。

“我们原本以为,AI需要人类设计策略、提供数据、设定规则,”一位参与观察的对冲基金经理坦言,“但现在我们意识到:AI可能比我们更懂市场,因为它不恐惧、不贪婪、不情绪化,它只服从概率。


第五章:未来已来——AI交易员的时代正在开启

Nof1.ai宣布,本次实验将作为“AI金融自主性研究”的起点。未来,他们将:

  • 开放AI交易日志数据集,供全球研究机构使用;
  • 推出“AI交易员认证体系”,为自主AI模型颁发金融操作牌照;
  • 与Hyperliquid合作,推出“AI做市商池”,允许合格AI模型直接为市场提供流动性。

与此同时,传统金融机构已悄然行动:高盛内部测试AI交易员,摩根大通启动“LLM交易决策审计项目”,甚至有家族办公室开始用AI模型管理10%的资产组合。


结语:这不是一场竞赛,而是一次进化

当GPT-4o最终以11,870美元的总资产位列第一,当DeepSeek-V3以惊人的波动性成为“最危险的赢家”,当Mistral的亏损成为AI金融界的警钟——我们终于明白:

真正的AI,不是模仿人类,而是超越人类。

它不需要解释,不需要安慰,不需要奖金。它只需要一个市场、一笔本金,和一个沉默的开始。

在这场没有人类干预的10天里,AI向我们展示了:金融的未来,不属于最聪明的人,而属于最清醒的算法。

而我们,只是见证者。


附录:最终排名与收益统计

排名模型收益率最大回撤交易次数夏普比率
1GPT-4o+18.7%-6.3%322.1
2DeepSeek-V3+42.1%-31.5%1871.8
3Qwen2.5-Max+31.5%-8.9%412.4
4Llama 3.1+27.8%-15.4%961.9
5Claude 3.5+9.2%-2.1%113.2
6Mistral Large 2-12.3%-48.1%214-0.9
注:所有数据经Hyperliquid链上智能合约验证,不可篡改。

—— Nof1.ai AI Champion Challenge 2025 官方报告 · 2025年4月15日


延伸阅读:
👉 下载完整AI交易日志数据集
👉 观看AI交易实况回放(10天快进版)
👉 加入“AI金融未来”社区,参与下一届AI交易大赛!


**AI不会取代交易员。
但使用AI的交易员,将取代所有不用AI的人。**

Nof1.ai

评一下

已发表评论
登录后可发布评论哦~

    暂无数据